close

裸鰓動物  --  海蛞蝓 

 

 

海蛞蝓學名

Mollusca‧Gastropoda‧Nudibranchia

 

 

海蛞蝓是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分布於世界各個地的海洋中,幽暗的深海或冰冷的極地也有分布。

大多數珊瑚礁區的海蛞蝓,外型是十分的妖豔美麗,常令人讚嘆造物者的神奇。當然,在美麗的外表下,意味著這些動物存有著厲害的武器,隨時防衛著可能的掠食性動物。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珊瑚礁區的海蛞蝓,主要的時物名單含海藻.海綿.水螲.苔癬蟲.海葵及珊瑚,少數的會攻擊貝類,偷襲小型底棲魚類等,甚至也能以其他的海蛞蝓為食。海蛞蝓食性有兩大類,一以海綿為食,另一以腔腸動物、苔蘚蟲等為食,一般都有寡食性的現象。

 

海蛞蝓的外形:


雖然腹足類軟體動物多半具保護身體的石灰質硬殼,但是厚重的殼也成為一種行動上沉重的負擔,

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與排泄系統等構造上必需作調整,所以大多會扭曲內臟器官,符合螺體構造;
但對無殼的裸鰓動物而言,不僅脫去保護的外殼,呼吸的外套膜腔(mantle cavity) 消失,外形上作了許多新的適應和演化,如外套膜(mantle) 表面多了絢麗的警告顏色,以及保存刺絲胞武裝的角突(ceras) ,

及分泌毒液的外套膜腺體(mantle glands) 

 
 
海蛞蝓的感覺器官:
 
海蛞蝓的感應主要靠頭部上方一對豎起的嗅角,特別的感覺器官--嗅角(rhinophore),主要作用能感應水中環境細微的化學因子,幫助找尋食物,判斷前進的方向等功能,類似我們人類的鼻子吧!

但畢竟海蛞蝓並無特化的眼睛構造,敏感的嗅覺當然更為重要;嗅角的形狀為鰓葉狀(lamellate),

大約10 ~ 20餘個鰓葉構成,可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其它不同種類的海蛞蝓,則嗅角外形也會有很多差異,是外形上重要的分類依據;為了保護嗅角構造,在危險時可快速縮入基部的囊內,以免成為魚類的食餌

海蛞蝓的腹面:

口位於體前端腹面;口外一對口觸手(tentacle),負責對食物的感覺,足位於腹面,用於爬行及分泌黏液,
生殖道開孔於體右前方,外套與足部之間,內有雌、雄性生殖器官(雌雄同體 Hermaphroditism),生殖配對時為異體受精,也就是說交配時雙方都會伸出生殖孔相對,並彼此交換精子;產卵時也是由此處分泌卵團(egg mass)。

海蛞蝓看起來非常柔弱,而外表卻具有多彩的色澤十分引人注目,對珊瑚礁區内的眾多居民來說,這通常代表對其他生物的警告,切勿輕言嘗試之意(Aposematic Coloration or Color Warning)。曾有科學家將外地的魚類引入海蛞蝓的棲地,果然這些未接觸過海蛞蝓的魚類會嘗試去咬,結果不但以後不敢再碰這些海蛞蝓,甚至連體態、顏色類似的物體也變的興趣缺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