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潛水後安全的上昇

                            最後階段小技巧!

 

告訴你如何在潛水結束時

                                       減少體內的氮氣泡 

The final Ascent 上昇的最後階段!

 
作者:John Francis
終於完成了你的安全停留,開始上昇到水面。
你盯著水面上的扶梯,而這時,一個潛水員快速的從你的面前衝過,擺動的蛙鞋拉出了一連串的泡沫,
搶在你之前抓住了扶梯,這個看起來像是插隊的行為讓你覺得你也應該加速搶在另一個潛水員前抓住扶梯。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比賽,我們是應該比賽,但不是和其他潛水員比誰爬上船的第一名,而是和身體裡的氣
泡比賽,而且這是一場比慢的比賽。
潛水員一定會想,我們已經很乖的依每分鐘9公尺的速度慢慢上昇,在5公尺完成的我的安全停留,
基本上這次潛水已經算結束了!而水面那麼近,為什麼我們不能就快點上昇呢?

這樣的想法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在我們完成安全停留後,減壓病 ( DCS ) 的危機還在我們頭上6公尺半
等著我們 ( 到水面的5公尺+爬上船甲板的1.5公尺 )。
在我們做最後上昇的階段,氣泡的澎漲很有可能造成動脈氣泡栓塞 ( arterial gas embolism, AGE ),
這是潛水意外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斃。
即使是使勁的爬上扶梯,在船上解下氣瓶、配重的重活兒都可能增加你得到DCS和AGE的機率。

Hal Watts 是一位潛齡超過40年的潛水教練,他認為潛水員基本上根本沒在注意安全停留後的上昇的危險。
 Divers Alert Network ( DAN ) 的統計數字也支持 Hal Watts 的論點,潛水員認為他們已經完成他們的安全停
留,他們就可以直接的到水面上。
DAN的Project Dive Exploration 從世界各地的潛水員收集到70,000筆以上的電腦錶潛水剖面圖中發現,
至少有1/4的潛水員在安全停留後的上昇快於每分鐘9公尺的速度。
而有些人在這最後5公尺的上昇的速度已經超過容許的速度,有時是快得離譜。

這又如何?

Dr. Richard Moon 在 Diving Medicine 的文章中寫道:AGE 動脈氣體栓塞只要在上昇過程憋氣
 1~2 公尺就會發生。在這場最後 5公尺上昇的比賽中,身體裡的氣泡可不是簡單的對手,因為它就像
是在你 BC 中保持你浮力的空氣一樣,在上昇的最後一段,頑強、狡滑、爆發力驚人。
氣泡是因壓力而改變體積的,所以表示在上昇的最後階段,體積變化非常大,而且是隨著上昇的每一
公尺,他的膨漲比率一直加大。
試想,當你從40公尺 ( 5個大氣壓力 ) 開始上昇到 30 公尺 ( 4個大氣壓力 ) 時,氣泡膨漲的比率是1.25,
空氣體積較原本漲大了 25%。
但從 30公尺到 20公尺時,氣泡膨漲的比率加大為 1.33,空氣體積較原本漲大了33%。
20公尺到10公尺則是 50%,最後 10公尺到水面則是 100%的膨漲。
這表示氣泡在最後 10公尺漲大的體積比 40公尺到 10公尺漲大的體積還大得多!
而在最後到水面 5公尺氣體膨漲的體積則是一開始上昇 5公尺氣體膨漲的體積的 5倍!

加速的氣體膨漲速度表示,如果我們要保持一個持續不變的上昇速度,
必須要在上昇的過程中越來越頻繁的排出 BC 中的空氣!
但是大多數潛水員不會去預期這個情形,而傾向見招拆招,等上昇太快了再來反應!
所以在最後上昇的幾公尺裡,往往潛水員會被快速變化的浮力搞得狼狽不堪。

同樣的,身體裡的氣泡也在膨漲,在這裡有兩場比賽在進行,
一場是我們的循環系統和血液中的隨著上昇加速膨漲的氮氣泡,
必須在氮氣泡漲大到塞住微血管之前把它們送到肺部去,不然當他們塞住微血管後,
血流速度會變慢,將會阻礙到身體組織代謝氮氣!
而這時氣泡就會被逼到在你的身體組織和關節中產生,然後壓迫你的神經,這就是減壓病 ( DCS ) 的產生!

當氮氣泡到達肺時,氮氣泡會自血液中釋放出來,而隨著其它的氣體一起先放進肺臟中數以千計的肺泡中。
這時另一場比賽也開始了,每一個肺泡其實就是一個大氣泡,隨著每一公尺的上昇,肺泡也一直在澎漲。
如果你不呼氣來把肺泡的中的空氣排出去,肺泡就會反向的把氣體再壓回我們的血管中!
而這些氣泡最後就會成為動脈空氣栓塞 ( AGE ) 的原因,這些氣泡會隨著動脈開始往你的心臟和大腦移動,
當這些氣泡在這兩個地方阻塞時,就像是心臟病發作或是中風!

空氣栓塞和 DCS 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潛水傷害,但是兩個通常是互相關連的。
如果在上昇時有非常高含量的氮在體內,栓塞會造成氣泡的集合、累積,
然後這就是我們的說的 DCS 第三型:動脈栓塞AGE併發 DCS。
『這可是最嚴重的事!』Dr. Richard Vann 表示,如果你的大腦和脊椎組織在栓塞時氣體過度飽合,
你將會發現到處充滿了氣泡在摧毀你的神經系統。
只要你在這一段你慢慢的上昇,在身體組織和血管中的氮氣泡可以及時被代謝出體外,
你就可以平安無事的上昇到水面!

就在你覺得安全的時候!

有很多的潛水意外是發生在上昇到水面之後和到達裝備間之前!
當然有很多意外是非常明顯的:例如頭去撞到船、從上船浮梯上摔下、或是在甲板上跘倒!
但這之中對包含了一些氣泡會造成的麻煩,如潛水後段的劇烈運動會造成氣泡產生而增加你得減壓病的機率。

當肌肉在運動的時候,肌肉纖維互相磨擦,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稱為氣泡核 ( bubble nuclei ),
這些小氣泡會從飽合的身體組織中吸引氮氣形成足以引發 DCS 的大氣泡。
無論你從怎麼樣的潛水中結束上岸,你身體內一定還有幾個器官還含有氮氣,
這就像是個已開罐的汽水,還在冒著汽。
劇烈的運動所造成的氣泡核就像是一個伸入汽水中攪拌的棒子,會搞得氣泡大量冒出!

美國太空總署 ( NASA ) 知道當太空人從事太空漫步時也很容易發生減壓病!
所以 NASA 曾經做有關 DCS 的實驗來模擬太空漫步的情形 ( 從24公尺上昇到水面 )。
在實驗中,有一些實驗是以都普勒超音波對受試者做掃描,有些受試者被要求在加壓艙中一直走動,
一些則是靜靜坐著。
結果是令人驚訝的,根據 NASA 的研究生物生理學家 Dr. Michael R. Powell 表示:
走動的受試者身上產生出的氣泡多於安靜坐著的受試者,而發生 DCS 的機率更增加 3~8 倍。

證據顯示,潛水後的運動會引發 DCS。
舉例來說,船宿潛水的潛水員通常都比一般潛水員在同樣一天的潛水中會潛得比較久,而且潛水頻率
也比較頻繁,因此他們身上的氮含量通常也比一般的潛水員還多!
你一定認為他們得 DCS 的比例較高,但是根據 DAN 的統計資料,
其實船宿潛水員得減壓病的比例卻比較低!
沒人能確切知道為什麼,但是有一點很明顯的是他們在船上的活動受限,
所以在船上不太可能有機會做什麼劇烈運動!

所以根據這些研究,Powell 認為我們可能冒著得 DCS 的危險在背著氣瓶和配重在爬上船!
他認為在上船前最好是可以把重裝整個脫掉,讓船上的船員提上去,上船時不要死拉硬拖爬上船,
上船後不要拎著重裝備走來走去!儘可能的減少你在潛水後的劇烈運動。
他提醒,尤其在爬上船時,記得不要閉氣,這可能提昇胸腔內的壓力,造成肺泡把氮氣壓回血管,
再流到動脈中,這就會有可能造成 DCS 第三型併發 AGE。

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份的潛水員,不論以多快速度從 5 公尺處上昇到水面還有背著他們的重裝備爬上船,
根本就不會得到 DCS,最重要的還是看你身上在上昇時的氮含量!
在單一的免減壓潛水之後,你上昇的速度也一直保持在正常的範圍,
你的氮含量是很低的,這時你可以不用擔心在上面我們提的可能性。
但是當你做了更深、更長的重覆潛水後,你的氮含量一直在累積,同時也一直在增加風險。
再加上你是不是身體狀況不好?過重?脫水?有心臟方面的缺陷?
像是會有小洞 (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 讓氣泡漏入動脈中 ( 25%的人有這個小洞,
 5~10%的人的洞大到足以造成嚴重的 DCS )?

當個懶人吧!

一但到達了裝備間,把裝備脫下,好好休息一下!
但不要睡覺,睡覺會讓你的血液流速變慢,
影響到你的氮氣代謝速度。
坐好,慢慢的動動手腳、或是慢慢的走一走,保持身體溫暖!但別跑去打海灘排球,也別去跑步!

上昇的最後階段小技巧!

                                      告訴你如何在潛水結束時減少體內的氮氣泡  ~

1. 加長你的安全停留時間;5 公尺的安全停留對接下來上昇和上岸後的身體氮氣泡含量有很大的影響!
2. 在完成安全停留後,上昇前,確定你的浮力控制是沒問題的!
3. 絕對不要以 BC 充氣來做為上昇的方法,如真的須要用點力上昇,以吸氣及往上踢的方法來向上!
4. 一旦開始上昇,記得隨時要洩掉 BC 的氣來抵消 BC 內的氣體澎漲所造成的正浮力!
5. 在上昇的過程,保持呼吸道暢通,吸氣和呼氣都是一樣安全的行為,記得保持你的呼吸頻率!
6. 在深度 2.5 公尺處停一下,調整你的浮力!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減慢你的上昇速度
7. 慢慢來!最後的上昇過程以每分鐘 9 公尺的速度上昇代表需要 30秒,如果你有另一支手錶有秒針指示也不錯!
8. 在水面上不要急!慢慢的等船來;如果你使用的是 Nitrox 高氧空氣潛水,

 請繼續使用氣瓶內的高氧空氣來代謝你的氮氣!
9. 上船前,把配重、重裝脫下讓船員拿上去,只著輕裝上船會比較輕鬆!
10. 在潛水中間的休息時間,好好坐著或是輕鬆的動一動都可以,但不要睡覺,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11. 在水面休息時間結束前才換氣瓶,不要在潛水剛結束就開始先換氣瓶!
12. 長時間、大深度的重覆潛水後,一定要更保守的計劃你下一次的潛水!

 

 文章授權: Scuba Diving Magazi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